工程热力学

本博客为清华大学“工程热力学”课程的复习笔记(持续更新中)。

第一章 基本概念

热力系统

热力系统:人为选取的一定范围内的物质

  • 外界:系统意外的所有物质

  • 边界: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

系统与外界的作用都通过边界

出口
是否传质 开口系 闭口系
是否传热 非绝热系 绝热系
是否传功 非绝功系 绝功系
是否传热、功、质 非孤立系 孤立系

简单可压缩系统:只交换热量及准静态容积变化功

状态和状态参数

状态:某一瞬间热力系所呈现的宏观状况

状态参数:描述热力系状态的宏观物理量

  • 状态参数的特征:单值性

强度参数:与物质的量无关的参数
如压力 $p$ 、温度 $T$

广延参数: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参数,具有可加性,如质量 $m$ 、容积 $V$ 、内能 $U$ 、焓 $H$ 、熵 $S$

比参数:具有强度参数的性质 eg. 比容 $v = \frac{V}{m}$

基本状态参数:压力 $p$,温度 $T$,比容 $v$。

压力

常用单位:

$$
1 \, \text{kPa} = 10^3 \, \text{Pa}, \quad 1 \, \text{bar} = 10^5 \, \text{Pa}, \quad 1 \, \text{MPa} = 10^6 \, \text{Pa}
$$

$$
1 \, \text{atm} = 760 \, \text{mmHg} = 1.013 \times 10^5 \, \text{Pa}
$$

$$
1 \, \text{at} = 1 \, \text{kgf/cm}^2 = 9.8067 \times 10^4 \, \text{Pa}
$$

绝对压力与环境压力的相对值 —— 相对压力

注意: 只有绝对压力 $p$ 才是状态参数

绝对压力与相对压力

  • 当 $p > p_b$ :表压力 $p_g$ (Gauge pressure),$p = p_b + p_g$

  • 当 $p < p_b$ :真空度 $p_v$ (Vacuum pressure),$p = p_b - p_v$

(其中 $p$ 为绝对压力, $p_b$ 为环境压力)

温度

温度 $T$ 的一般概念:

  • 传统:冷热程度的度量(感觉,导热介质等有关)
  • 微观: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

热力学第零定律: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,则两个系统彼此必然处于热平衡。

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各热力系,必定有某一宏观特征彼此相同,用于描述该宏观特征的物理量——温度

比容

表示工质聚集的疏密程度

$$
v = \frac{V}{m} \text{ }\left[m^3/\text{ kg}\right]
$$

物理中常用密度 $\rho$

$$
v = \frac{1}{\rho}
$$

平衡状态

平衡的本质:不存在不平衡势差

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

准静态过程

系统随时接近于某个平衡态

准静态过程的工程条件:

破坏平衡所需时间(外部作用时间) $\gg$ 自行恢复平衡所需时间(驰豫时间)

能够足够快恢复到新平衡 $\rightarrow$ 准静态过程

变化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状态都是确定的,即可以用状态参数描述。


准静态过程的容积变化功:

$m$ kg工质发生容积变化对外界作的功:

$$
\delta W = p \times A \times \mathrm{d} l = p \times \mathrm{d} V \
W = \int_1^2p \mathrm d V
$$

$1$ kg工质对外界作的功:

$$
\delta w = p \times \mathrm d w
w = \int_1^2p \mathrm d w
$$

功的大小与路径有关,是过程量

可逆过程

一般定义:系统经历某一过程后,如果能使系统与外界同时恢复到初始状态,而不留下任何痕迹,则此过程称为可逆过程。

准静态过程 + 无耗散效应 = 可逆过程

功量

功的力学定义: 力 $\times$ 在力方向上的位移

功的热力学定义:功是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,是在力的推动下,通过有序运动方式传递的能量。


功的一般表达式:

$$
\delta W = F \, dx
$$
$$
W = \int F \, dx
$$


热力学中常见的功:

准静态定容积变化功 膨胀功 (+) or 压缩功 (-)

$$
\delta W = p \, dV
$$
$$
W = \int p \, dV
$$

热量与熵

定义:
热量是热力系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另一种方式,是在温差的推动下,以微观无序运动方式传递的能量。

热量与容积变化功

能量传递方式 容积变化功 热量
性质 过程量 过程量
推动力 无限小 $p$ 势差 无限小 $T$ 势差
标志 $dV, dv$ $dS, ds$
表达式 $\delta w = pdv$ $\delta q = Tds$
$w = \int pdv$ $q = \int Tds$
适用条件 准静态或可逆 可逆

熵 (Entropy) 的定义:

$$
dS = \frac{\delta Q_{\text{rev}}}{T}
$$
广延量 $\text{kJ/K}$

$$
ds = \frac{\delta q_{\text{rev}}}{T}
$$
比参数 $\text{kJ/(kg.K)}$

$\mathrm{d} s$: 可逆过程 $\delta q_{\text{rev}}$ 除以传热时的 $T$ 所得的熵


熵的说明:

  1. 熵是状态参数
  2. 符号规定:
    系统吸热时为正,$Q > 0$,$dS > 0$
    系统放热时为负,$Q < 0$,$dS < 0$
  3. 熵的物理意义:熵变可以体现可逆过程传热的大小与方向
  4. 用途:判断热量传递方向,计算可逆过程的传热量

热力循环

定义: 工质经过一系列变化回到初态,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循环。

热力循环的评价指标

正循环:净效应(吸热,对外作功)

动力循环:热效率

$$
\eta = \frac{收益}{\text{代价}} = \frac{\text{净功}}{\text{吸热}} = \frac{W}{Q_1}
$$


逆循环:净效应(对内作功,放热)

制冷循环:制冷系数

$$
\varepsilon = \frac{\text{收益}}{\text{代价}} = \frac{\text{吸热}}{\text{耗功}} = \frac{Q_2}{W}
$$

制热循环:制热系数
$$
\varepsilon = \frac{\text{收益}}{\text{代价}} = \frac{\text{放热}}{\text{耗功}} = \frac{Q_1}{W}
$$

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

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

本质:能量转换与守恒

闭口系循环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

$$
\oint \delta Q = \oint \delta W
$$

要想得到功,必须花费热能或其它能量

热力学第一定律又可表述为: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

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推论——内能

内能及闭口系热一律表达式

定义 $\mathrm d U = \delta Q - \delta W$,内能 $U$ 是状态参数

闭口系热一律表达式:

$$
\delta Q = \mathrm d U + \delta W \
Q = \Delta U + W
$$

内能 $U$ 的物理意义

$$
\mathrm d U = \delta Q - \delta W
$$

$\mathrm d U$ 代表某微元过程中系统通过边界交换的微热量与微功量之差值,也即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。

$U$ 代表储存于系统内部的能量——内储存能(内能,热力学能)

内能的说明

  • 内能是状态参数 (state property)

  • $U$:广延参数 $\text{[kJ]}$

  • $u$:比参数 $\text{[kJ/kg]}$

  • 内能总以变化量出现,其零点可人为确定

系统总能

外部储存能

  • 宏观动能 $ E_k = mc^2 / 2$
  • 重力位能 $ E_p = mgz$

系统总能 (=内能+动能+位能)

$$
E = U + E_k + E_p \
e = u + e_k + e_p
$$

热一律的文字表达式

热一律: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

$$
\text{进入系统的能量} - \text{离开系统的能量} = \text{系统总能的变化}
$$

闭口系能量方程

一般式:

$$
\delta Q = \mathrm d U + \delta W \
Q = \Delta U + W
$$

单位质量工质

$$
\delta q = \mathrm d u + \delta w \
q = \Delta u + w
$$

适用条件: 1) 任何工质 2) 任何过程

注意:

  • 状态量——微分符号 $\mathrm d$
  • 过程量——微小变化符号 $\delta$

准静态过程及可逆过程能量方程

简单可压缩系准静态过程

$$
\begin{aligned}
& \delta w = p \mathrm d v \
& \delta q = \mathrm u + p \mathrm d v \text{(热一律解析式之一)} \
&q = \Delta u + \int p \mathrm d v
\end{aligned}
$$

简单可压缩系可逆过程

$$
\begin{aligned}
& \delta q = T \mathrm d s \
& T \mathrm d s = \mathrm d u + p \mathrm d v \text{(热力学恒等式)} \
\int &T \mathrm d s = \Delta u + \int p \mathrm d v
\end{aligned}
$$

开口系能量方程与焓

推进功 的表达式

推进功(流动功、推动功):工质进、出开口系而传递的功

$$
W_{推} = p A \mathrm d l = pV \
w_{推} = pv
$$

注意:不是 $p \mathrm d v$,v 无变化。

对推进功的说明:

  1. 与宏观流动有关,流动停止,推进功不存在
  2. 作用过程中,工质仅发生位置变化,无状态变化
  3. $w_{推}$ 与所处状态有关,是状态量
  4. 并非工质本身能量(动能、位能)变化引起,而由外界(泵或风机)做出,流动工质所携带的能量

可理解为:由于工质的进出,系统与外界交换的一种机械功,表现为流动工质进出系统使所携带或所传递的一种能量。

开口系能量方程的推导

热一律: 进入系统的能量-离开系统的能量=系统总能的变化

$$
\delta Q + \delta m_{in} \left( u + pv + c^2 / 2 + gz \right){in} - \delta m{out} \left( u + pv + c^2 / 2 + gz \right){out} - \delta W{net} = \mathrm d E_{cv}
$$

其中 $W_{net}$ 为净功,$\mathrm d E_{cv}$ 为控制体($\text{control volume}$)总能量的变化。

开口系能量方程通用式及焓的引入

定义:焓 $h = u + pv$

$$
\begin{aligned}
\dot{Q} &= \frac{dE_{cv}}{\delta \tau} + \dot{W}{\text{net}} \
&+ \sum \left( h + \frac{c^2}{2} + gz \right)
{\text{out}} \dot{m}{\text{out}} \
&- \sum \left( h + \frac{c^2}{2} + gz \right)
{\text{in}} \dot{m}_{\text{in}}
\end{aligned} \
$$

开口系能量方程通用式
焓 Enthalpy 的说明

定义:

$$
h = u + pv \quad \text{[kJ/kg]} \
H = U + pV \quad \text{[kJ]}
$$

  1. 焓是状态量 (state property)

  2. $H$ 为广延参数
    $$
    H = U + pV = m \left( u + pv \right) = mh
    $$
    $h$ 为比参数

  3. 对流动工质,焓代表能量(内能 + 推进功)
    对静止工质,焓不代表能量

  4. 物理意义
    开口系中随工质流动而携带的能量,取决于热力状态的能量。

稳定流动能量方程与技术功

稳定流动的条件

  1. $$
    \dot{m}{\text{out}} = \dot{m}{\text{in}} = \dot{m}
    $$

  2. $$
    \dot{Q} = \text{Const}
    $$

  3. $$
    \dot{W}_{\text{net}} = \text{Const} = \dot{W}_s (轴功\text{ Shaft work})
    $$

  4. $$
    \frac{dE_{cv}}{d\tau} = 0
    $$

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推导

$$
q = \left( h + \frac{c^2}{2} + gz \right){\text{out}} - \left( h + \frac{c^2}{2} + gz \right){\text{in}} + w_s
$$

$$
q = \Delta h + \frac{1}{2} \Delta c^2 + g \Delta z + w_s
$$

稳定流动能量方程,适用于任何工质稳定流动过程。

技术功 Technical work

$$
Q = \Delta H + \frac{1}{2} m\Delta c^2 + mg \Delta z + W_s = \Delta H + w_t \
q = \Delta h + \frac{1}{2} \Delta c^2 + g \Delta z + w_s = \delta h + w_t
$$

$W_t$(动能,位能,轴功)$\rightarrow$ 机械能,工程技术上可以直接利用

稳定流动过程中几种功的关系

闭口系 $ q = \Delta u + w $(容积变化功) 等价于
稳流开口系 $ q = \Delta h + w_t $(技术功)

$$
w = \Delta (pv) + w_t \
\Delta h = \Delta u + \Delta(pv) \
\Downarrow \
q = \Delta h + w_t = \Delta u + \Delta (pv) + w_t = \Delta u + w
$$

简单可压缩系统准静态过程技术功

$$
\begin{aligned}
w = \Delta(pv) + w_t \Rightarrow \delta w &= d (pv) + \delta w_t \
\text{准静态 } \delta w &= p \mathrm d v
\end{aligned}
$$

$$
\delta w_t = p \mathrm d v - \mathrm d (pv) = p \mathrm d v - (p \mathrm d v + v \mathrm d p) = -v \mathrm d p
$$

$$
\delta w_t = -v \mathrm d p, \qquad w_t = -\int v \mathrm d p
$$

$$
\text{准静态}
\left{
\begin{aligned}
\delta q &= du + p \, dv \
\delta q &= dh - v \, dp
\end{aligned}
\right.
$$

准静态过程技术功在示功图上的表示

$
w_t = w - \Delta(pv)
$

技术功为膨胀功与推进功差值的代数和

$\mathrm d p < 0$ 压力降低,$w_t > 0$ 对外作功

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性质与过程

理想气体模型

1.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。(只有弹性碰撞力)
2. 分子本身不占容积。(质点)

实际气体,当其 $p$ 很小, $v$ 很大, $T$ 不太低时, 即处于远离液态的稀薄状态时, 可视为理想气体。

三原子分子 $(H_2O, CO_2)$ 一般不能当作理想气体。 特殊情况可以,如空调的湿空气,高温烟气的 $CO_2$

一般:$T \geq$ 常温,$p < 7 \text{ MPa}$ 的双原子分子 $\Rightarrow$。(eg. $O_2, N_2, \text{Air}, CO_2, H_2$)

理想气体状态方程

理想气体定义: 遵循克拉贝龙状态方程的气体。

克拉贝龙状态方程的四种形式:
$$
\left{
\begin{aligned}
1 \, \text{kmol}&: \quad p V_m = R_m T \
n \, \text{kmol}&: \quad p V = n R_m T \
1 \, \text{kg}&: \quad p v = R T \
m \, \text{kg}&: \quad p V = m R T
\end{aligned}
\right.
$$

注意: 1) $R_m$ 与 $R$ 2) 摩尔容积 $V_m$ 3) 统一单位

$R_m$ 与 $R$ 的区别

$R_m$ —— 通用气体常数

$$
R_m = 8.3143 \, \text{kJ/(kmol} \cdot \text{K)}
$$

  • 与气体种类无关

$R$ —— 气体常数
$$
R = \frac{R_m}{M} \, \text{kJ/(kg} \cdot \text{K)}
$$

  • 与气体种类有关
  • $M$ —— 摩尔质量

例如:
$$
R_{\text{空气}} = \frac{R_m}{M_{\text{空气}}} = \frac{8.3143}{28.97} = 0.287 \, \text{kJ/(kg} \cdot \text{K)}
$$

比热容

**比热容的定义:

$$
C = \frac {\delta q } {\mathrm d T}
$$

单位物量的物质升高 $1K$ 或 $1 ^\circ\text{C}$ 所需的热量

各种比热容:

  • $c$: 质量比热容
    $$
    \text{kJ/(kg} \cdot \text{K)}, kJ / \text{kJ/(kg} \cdot ^\circ\text{C)}
    $$

  • $C_m$: 摩尔比热容
    $$
    \text{kJ/(kmol} \cdot \text{K)}, kJ / \text{kJ/(kmol} \cdot ^\circ\text{C)}
    $$

  • $C’$: 容积比热容
    $$
    \text{kJ/(m}^3 \cdot \text{K)}, kJ / \text{kJ/(m}^3 \cdot ^\circ\text{C)}
    $$

$$
C_m = M \cdot c = 22.414 \cdot C’
$$

比热容是过程量

常用某些特定过程的比热容:$
\left{
\begin{aligned}
&定容比热容 \
&定压比热容
\end{aligned}
\right.$

定容比热容 $c_v$

准静态过程 $\delta q = du + p dv$,$u$ 是状态量,设 $u = f(T, v)$:

$$
du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T} \right)_v dT +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v} \right)_T dv
$$

因此:
$$
\delta q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T} \right)_v dT + \left[ p +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v} \right)_T \right] dv
$$
定容条件下:
$$
\delta q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T} \right)_v dT \quad \Rightarrow \quad c_v = \left( \frac{\delta q}{dT} \right)_v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T} \right)_v
$$

定压比热容 $c_p$

准静态过程 $\delta q = dh - v dp$,$h$ 是状态量,设 $h = f(T, p)$

$$
dh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T} \right)_p dT +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p} \right)_T dp
$$

因此:
$$
\delta q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T} \right)_p dT + \left[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p} \right)_T - v \right] dp
$$
定压条件下:
$$
\delta q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T} \right)_p dT \quad \Rightarrow \quad c_p = \left( \frac{\delta q}{dT} \right)_p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T} \right)_p
$$

$c_v$ 和 $c_p$ 的说明

$$
c_v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T} \right)_v, \quad c_p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T} \right)_p
$$

  1. $c_v$ 和 $c_p$ 是状态量
    $c_v$ 物理意义:$\mathbf{v}$ 不变时 $1 \, kg$ 工质温升 $1K$ 内能的增加量
    $c_p$ 物理意义:$\mathbf{p}$ 不变时 $1 \, kg$ 工质温升 $1K$ 焓的增加量

  2. 前面的推导没有用到理想气体性质,适用于任何气体。

  3. $h$、$u$ 的计算要用 $c_v$ 和 $c_p$

理想气体的内能、焓、熵和比热容

理想气体的内能

$u = f(T)$,理想气体 $u$ 只与 $T$ 有关

实际气体:

$$
u = f(T, v), c_v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T} \right)_v
$$

$$
du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T} \right)_v \mathrm dT +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v} \right)_T \mathrm dv
= c_v \mathrm d T +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v} \right)_T \mathrm dv
$$

理想气体:

$$
u = f(T),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v} \right)_T = 0
$$

$$
du = c_v \mathrm d T
$$

对理想气体,任何过程都成立

理想气体的焓

$$
h = u + pv = u + RT = f(T)
$$

理想气体 $h$ 只与 $T$ 有关。

实际气体:

$$
\mathrm{d}h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T} \right)_p \mathrm{d}T +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p} \right)_T \mathrm{d}p
$$

$$
\mathrm{d}h = c_p \mathrm{d}T +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p} \right)_T \mathrm{d}p
$$

理想气体:

$$
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p} \right)_T = 0
$$

因此:
$$
\mathrm{d}h = c_p \mathrm{d}T
$$

对理想气体,任何过程都成立

理想气体的熵

熵的定义: $\mathrm{d}s = \frac{\delta q_{\text{rev}}}{T}$

可逆过程
$$
T \mathrm{d}s = \delta q_{\text{rev}} = \mathrm{d}u + p \mathrm{d}v = \mathrm{d}h - v \mathrm{d}p
$$

因此:
$$
\mathrm{d}s = \frac{\mathrm{d}u}{T} + \frac{p \mathrm{d}v}{T} = \frac{\mathrm{d}h}{T} - \frac{v \mathrm{d}p}{T}
$$

理想气体满足:
$$
\mathrm{d}u = c_v \mathrm{d}T \
\mathrm{d}h = c_p \mathrm{d}T \
pv = RT
$$

因此,
$$
\mathrm{d}s = \frac{c_v \mathrm{d}T}{T} + R \frac{\mathrm{d}v}{v} = \frac{c_p \mathrm{d}T}{T} - R \frac{\mathrm{d}p}{p} = c_p \frac{\mathrm{d}v}{v} + c_v \frac{\mathrm{d}p}{p}
$$

理想气体的 $c_v$ 和 $c_p$ 的关系

一般工质:
$$
c_v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T} \right)_v, \quad c_p = \left( \frac{\partial h}{\partial T} \right)_p
$$

理想气体:
$$
c_v = \frac{\mathrm{d}u}{\mathrm{d}T}, \quad c_p = \frac{\mathrm{d}h}{\mathrm{d}T}
$$

因此:
$$
c_p = \frac{\mathrm{d}h}{\mathrm{d}T} = \frac{\mathrm{d}u}{\mathrm{d}T} + \frac{\mathrm{d}(pv)}{\mathrm{d}T} = c_v + R
$$

迈耶公式:
$$
c_p - c_v = R
$$

令:
$$
k = \frac{c_p}{c_v} \quad \text{(比热比)}
$$

则:
$$
c_v = \frac{R}{k - 1}, \quad c_p = \frac{kR}{k - 1}
$$

由于理想气体的内能,焓都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,理想气体的定压、定容比热容也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,甚至可能是定值。

通常只会在温度不太高、温度范围比较窄,且计算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,或者为了分析问题方便,才将摩尔热容近似地看作定值。

实际上分子内部还存在振动,而且分子转动与振动的能量与温度并不是线性关系,因此理想气体热容并非定值,而是温度的单值函数。

理想气体比热容、内能、焓和熵的计算

$$
\mathrm{d}u = c_v \mathrm{d}T \quad \mathrm{d}h = c_p \mathrm{d}T
$$

$$
\mathrm{d}s = c_p \frac{\mathrm{d}v}{v} + c_v \frac{\mathrm{d}p}{p}
$$

$$
= \frac{c_v \mathrm{d}T}{T} + R \frac{\mathrm{d}v}{v}
$$

$$
= \frac{c_p \mathrm{d}T}{T} - R \frac{\mathrm{d}p}{p}
$$

$u$、$h$、$s$ 的计算要用 $c_v$ 和 $c_p$

理想气体比热容的计算方法:

  1. 按定比热
  2. 按真实比热计算
  3. 按平均比热计算
Your browser is out-of-date!

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. Update my browser now

×